|
腾讯怎么对BIM下手了?腾讯微瓴又是啥? 二维码
313
如果你读过《阿里巴巴的雄安棋局:既非跨界,也没打劫》,应该对互联网公司在建筑行业的动向有所了解,也应该知道,腾讯不可能眼看着阿里在建筑行业插小旗而不为所动,布局与竞争从几年前就开始了。所以,咱们还得往前倒几句来说这件事。在讲阿里的时候,我们谈到它在2016年4月开创「城市大脑」概念,以杭州为试点开始实践。实际上就在2016年,阿里和腾讯的智慧城市之争已经正式拉开了帷幕,腾讯已经和16个城市签下智慧城市合作协议,阿里的「互联网+城市服务」战略也已经在12个城市上线。为了和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对标,腾讯提出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叫「WeCity 未来城市」。2019年7月,腾讯云以5.2亿元中标长沙城市超级大脑项目,紧跟着,WeCity 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到今天,成立不到一年的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已经投资了奥格智能、翌擎科技、天阙科技、聚铭网络、飞渡科技等公司,几乎清一色都是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根据最新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IDC指出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已经突破250亿美金,预测2020年会达到266亿美元。 在我们工程人纷纷吐槽智慧城市「圈钱骗人」的时候,一个市场已经形成,无论人们觉得好或者不好。这样的规模和增长率,是任何一个大公司都绝不会错过的机会。 今天咱们要说的腾讯微瓴在2013年就已酝酿起步,起初是作为自家的物联网类操作系统,安装在腾讯总部大厦里,在这样的火热行业背景下,它就从幕后走到前台,进入了众人的视野。2018年 11 月 ,中国建筑物联网高峰论坛上 , 腾讯云副总裁王涛介绍了这套适配智慧建筑场景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他提到,微瓴是腾讯的技术出口,在智慧建筑里担当信息枢纽,提供存储、计算、分析、微信开放接口等基础能力 。2019年3月,深圳腾讯云地产生态大会,腾讯云微瓴作为核心物联网操作系统首次正式亮相,主要应用集中在停车、安防、办公、物管、人脸识别等场景。 下面咱们就可以聊聊它发布的BIM协同平台了。在直播介绍一开始,腾讯微瓴高级产品经理罗晓晓就开宗明义的表示:微瓴平台的定位不同于BIM行业里专业复杂的管理平台,腾讯要做的是适用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轻协作产品。「腾讯不是来颠覆,而是来合作」,这个产品定位在整场直播中被再三提及。 这个技术平台背后的公司叫大象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在BIM轻量化平台这个领域耕作多年,2016年在线云平台产品上线,2017年拿到亚商资本的千万级投资。 2019年大象云就已经官方宣布和腾讯微瓴合作,并在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亮相。关于商业合作咱们不多说,重点来说说它的技术特点。国内大多数BIM轻量化平台使用的是WebGL技术,它的特点是把模型渲染工作放到客户端浏览器上,对网速和服务器性能要求相对低一些,但是对本地算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大象云用的技术叫SME,不同于WebGL,它的做法是把渲染的工作放到服务器,再把渲染结果连同数据传输到客户端,与WebGL正相反,它对客户端性能要求比较低,不过对服务器和网速的要求比较高。在模型体量不大、使用配置比较好的PC端、网速也不错的情况下,一般的使用者不会感到什么差异。但是在模型体量比较大的情况下,使用WebGL或者使用SME就是一个二选一的过程:大量数据的运算负担是放在服务器和网络传输中,还是放在本地浏览器中。所以你看,并没有一项完美的技术,人们在选择技术的同时也是在做一种取舍。对于使用WebGL的厂商会认为,更多用户选择在电脑上使用,性能问题不大,所以更多照顾了服务器负担和网络传输的稳定;而大象云的选择,则是希望用户在网络稳定的情况下,用更好的服务器性能来照顾那些拿手机看大模型的人。从这一点上来看,大象云选择和腾讯合作是非常明智的。首先和大企业合作,服务器负担不会成问题;其次,腾讯这样的企业比传统企业更重视移动端开发,用网速换性能的云渲染本身就符合「云」的理念。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差异只在模型体量很大、或者手机性能一般的情况下才会体现出来,BOX实测下来,对于Revit自带案例这样体量的项目,云渲染和WebGL渲染无论在PC端还是移动端的体验上完全没有区别。 还有一些小功能咱们就不在这列举了,你可以到bim.weiling.qq.com免费注册账号。另外,对于轻量化协同平台,我们详细列了40多项指标和功能的评测项,并且找来了8家国内比较主流的平台做了一个拆解对比,评测链接我放到文末,如果你感兴趣,也可以参照这些细分项目来评测一下微瓴的平台。 如果你之前用过协同平台,看了这些功能,可能会觉得没有太大惊喜。事实上,和其他协同平台比起来,微瓴在技术上并没有拿出爆炸性的颠覆创新,甚至在功能上做了一些减法,比如碰撞检查、模型版本对比这些功能都没有做进去。直播的时候,对用户提出的一些功能上的问题,微瓴从技术和商业两个定位来回应。➤ 技术定位上,他们没有做一些没必要的功能,因为开发的时候做了考察,比如在线碰撞检查,他们认为这属于伪需求,真的做出来放到那,也不会有用户在轻量化平台上做碰撞检查这么个应用场景。当然,你也可以认为,因为是大象云提供的技术支持,大象云没做出来的功能,当然也就事后诸葛亮的解释成没用了。不过我们倒是觉得,对于腾讯来说,在SaaS层开发几个功能出来,也并不是什么难事。这就引出第二个商业定位层面了。➤ 商业层面,微瓴的定位有两个重点:第一,不碰企业的管理业务;第二,专业模块和行业内合作。直播中再三强调,腾讯入场不打算颠覆、也无法颠覆传统行业,尤其是涉及到建筑企业复杂多变的管理流程,比如各种报批和采购业务,而是单纯的专注在协同这一点上。协同这个词又被咱们这个行业说飘了,咱们换个说法就是沟通。直播里说,这次疫情让很多企业开始注重远程沟通的重要性,他们也是在这个时间点把远程沟通的理念划个重点,少开会,少扯皮,少出差,提高沟通效率,就是微瓴想着重做的事。而在功能上,微瓴也是专心做好内容管理、可视化、协同这么三件事,牢牢把控自己作为数据中心的位置,至于更多的专业模块,则是希望呼吁行业内更多的专业人士和企业加入到腾讯生态系统里,由专业的人去做更专业的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