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科技赋能 谁与争锋——2024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走笔

科技赋能 谁与争锋——2024年服贸会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区走笔

 二维码 1

图片


天高云淡,秋风送爽。9月12日—16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举办的首场国际性大型展会。习近平总书记向服贸会致贺信指出,服贸会是中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届服贸会设在首钢园的工程咨询与建筑服务专题展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设企业展和行业展两大区域,包括中建一局、北京建工、中铁建设等123家行业翘楚线下参展,229家企业线上参展,汇聚了向“新”而行、用“新”筑造、以“新”赋能、以“新”促绿、以“新”提质五大“新”亮点。


服贸会是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引领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企业、提升品牌的重要窗口。中国建筑股份公司旗下相关子公司在服贸会上同台竞技,各显神通,集中展示了我国建筑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工程案例等,彰显新质生产力,备受瞩目。


中建一局:箱包式微缩实验室“别有洞天”


在今年8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表示,正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随着城市更新脚步的加快,面临改造升级的老旧小区数量也在增多,房屋体检需求量的增加也驱动建筑行业在检测和建筑技术上寻求突破。服贸会上,中建一局将“箱包式微缩实验室”带到展台,为房屋体检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


图片

中建一局展示的箱包式微缩实验室一部分


“传统建筑行业检查工程质量时都需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而箱包式微缩实验室的出现,则优化了这种费时费力的方式。”中建一局设计研究总院设计管理院院长阮浩介绍,“箱包式微缩实验室”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产品,而是由传热系数冷热箱检测设备、新一代碳排放监测仪、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等7款检测设备组合而成。把以往必须搬到实验室才能检测的一些项目,现在通过技术创新,能够在施工现场解决,并且其中包含的每一种技术都具有其独特作用,几乎覆盖建筑流程的全产业链。


“至精者,赢未来。”令人关注的是,中建一局在此次服贸会上,还正式发布了国内首创的气测法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这款灌浆套筒饱满度检测仪用国内首创的气测法灌浆饱满度无损检测技术,通过精准测量套筒内空腔体积,计算得出套筒灌浆饱满度。阮浩表示,该设备不仅解决了装配式建筑构件套筒连接部位质量检测的难题,同时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中建二局:智能换刀机器人“身怀绝技”


中建二局展区展出的一台酷似“钢铁侠”的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这是中建二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工业级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这个色彩斑斓的大家伙可不仅仅好看,而且身怀绝技。


随着科技的进步,盾构机已经成为修建隧道时必不可少大型器具,但以前给盾构机换刀可是个高风险、高成本、耗时长的活儿。现在,国内首台工业级别的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应运而生,工人们不用再冒险进入高压环境手动换刀,而是坐在远处操控机器人就能自动换刀。


图片

中建二局自主研发的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台盾构滚刀智能换刀机器人被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具有7个自由度,该机器人基于极端环境设计了机器人自由座,改造升级了配套的刀盘滚刀支座和机器人刀仓,具备刀具磨损自动化监测、刀具搬运、精准定位及清洗拆除、新刀具安装等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化智能换刀技术。关键是它还有个视觉系统,能进行视觉检查、清洗、清洁和磨损检测,工作人员现场展示了机器人流畅的工作状态,“它能够实现毫米级定位,确保每一次换刀准确无误。相比于传统人力方式,机器人能够将换刀时间缩短至原来的三分之一,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降低了作业风险,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中建三局:“造楼机”升级换代


中建三局“造楼机”大名鼎鼎,慕名来到服贸会中建三局展位,才发现三局的“造楼机”又上新了,这款国内首个投入使用的双平台工业化造楼机更轻巧、更便捷、更安全,功能也更多。


双平台工业化造楼机是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新型智能装备产品,适用于住宅建筑、公建建筑的主体结构施工和外立面施工,配备上下双层作业平台,可搭载天幕、下挂式布料机、桁架机械臂等智能装备,打造全天候、高自动化的作业环境,也被称为“空中工厂”。


图片

中建三局自主研发的双平台工业化造楼机


看似“庞然大物”的设备怎样“爬楼”施工呢?据介绍,“造楼机由326.46吨结构件和支撑系统、动力系统、平台系统、功能系统4大系统组成,结构主要分为立柱导轨、附墙装置、驱动单元、上层主体结构施工平台、下层外墙装修作业平台等。”在具体的施工应用中,双平台工业化造楼机可沿建筑外轮廓上下快速升降,3米层高最快只需5分钟,且上层平台可以覆盖4层,相比传统的钢管脚手架、爬架、屋面悬挑脚手架、吊篮设备等设备,该造楼机实现了1=N功能集成和整合,施工效率高效大幅提升,缩短整体施工工期。


双平台工业化造楼机顶层安装了天幕,能够遮阳避雨。上、下层平台周边均设置了喷淋系统,可以在外墙打磨时进行喷淋降尘,顶层喷淋系统还能够对结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证施工质量,同时改善以往户外作业条件,减少扬尘和噪声污染,有效保障作业人员职业健康安全。


中建八局:无人塔吊“无人能及”


“有了这样的高科技神器,今后高危职业塔吊高空操作员就要下岗了。”在服贸会中建八局展位现场,几位来自山东的参观者小声议论说。


塔吊施工一直是建筑领域安全事故高发地,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许多企业。中建八局自主研发成果的无人塔吊,成为解决难题的“黑科技”。


据介绍,中建八局无人塔吊依托现代先进技术,通过三维数字建模、激光雷达扫描成3D点云模型,为路径规划及自动驾驶提供数字环境,并可根据施工任务和场地地图,规划塔吊的行驶路径,可实现吊装效率大幅度提升。


图片

中建八局自主研发的无人塔吊


无人塔吊可动态更新地图、对塔吊周围环境物体进行实时预测,实现塔吊实时避障,确保安全运行,打破塔司高空盲操的传统施工方式,有效提高了吊装作业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无人塔吊根据路径规划和动态建图,取消了塔吊驾驶室,也无需设置地面驾驶室,真正实现塔吊无人驾驶,仅需通过按键式遥控器操控,且能实现群塔之间相互通信,多塔协同作业,塔吊自主导航行驶到指定位置,实现真正无人驾驶。该方案通过智能化应用的方式降低现场安全隐患,比人工作业方式综合效率平均提升15%以上,每年可节省塔吊人员运营成本60%以上。


中建海龙:模块化集成建筑“引领风尚”


在中建海龙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座标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好房子移动展示房”字样的绿色智能住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座面积只有54多平方米的样板房应用了85项先进技术,而中建海龙原创研发的“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无疑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中建海龙模块化集成建筑运用数字化手段,打通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资产交付和管理五个环节,融合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运输、智能施工、智慧运维等新技术,实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生产建造。真正实现了“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绿色低碳、节材省工的四大优势,相比传统建造方式,工期可缩短60%以上,90%以上工序在工厂工业化生产,固废排放减少75%,现场用工量减少70%。


图片

中建海龙展厅一角


据中建海龙项目执行经理沈忍圣介绍,北京市首个装配式危旧楼改造项目、首个混凝土模块化项目——西城区桦皮厂胡同8号楼,通过科技赋能的“混凝土模块化集成建筑技术”,3个月完成原拆原建,实现快速建造、绿色施工、无扰作业、品质优良,排解了传统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痛点难点,为危旧楼改建带来全新解决方案。


据悉,中建海龙目前已在全国布局8个国内最先进的装配式生产基地和3所建筑科技研究院,落地模块化项目82个,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原创研发的“模块化集成建筑体系”,开辟了国内装配式建筑4.0时代,引领装配式建筑新风尚。


展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