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码城市历史风貌传承的“杭州模式解码城市历史风貌传承的“杭州模式 二维码
2
史建筑铭刻着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未能达到文保级别,从而未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在国内众多城市“拆旧建新”的发展浪潮中,这些承载着历史文明的建筑遗迹,有的已大面积消亡,有的则偏于城市一角,岌岌可危。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浙江省杭州市自2005年起全面启动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历经20载的探索与实践,逐渐摸索出了文脉保护、民生改善、城市有机更新协调并进的“杭州模式”。诸如小河直街、中山南路等一系列项目,在短短数年间接连荣获联合国“人居环境良好示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为各地历史风貌的延续工作树立了典范。 文脉保护: 尊重城市的历史脉络 杭州,身为华夏文明摇篮之一及中国七大古都的杰出代表,是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成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薪火传人”,就要通过保护历史建筑来避免城市面貌的趋同,避免城市记忆的流失,避免城市精神的沉沦,从而延续城市的文脉。 “文脉”的本意是文而传之,并不仅仅是僵硬的文化成果。历史建筑作为文而传之的基础单位,理应发挥作用。在都市文明架构的冷漠秩序中,若要让传统文化延续在都市文明的血脉之中,让文脉焕发蓬勃生机,历史建筑恰好可以增补现代建筑的历史厚重感。 ![]() 改造后的十里渠夜景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城市蕴含的精神价值要求越来越高,对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的追求越来越突出。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文脉“物化”的形式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历史文脉延续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重视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才能平衡好人们对现代化生活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对传统生活的大声疾呼这组欲求的冲突,才能处理好现代化进程中新旧更迭与文脉传承的张力。 为此,杭州走上了一条“建新城,保老城”的双赢之路。以富阳区新登镇为例。新登是一座山明水秀、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还是一座人文荟萃、风物秀美的文化古城,更是一座古韵古香、诗意栖居的烟火新城。2021年,新登镇被省发展改革委列入全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单位,从此古城复兴迎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城墙城河修复工程,以原始材料和工艺重现古城墙,遗址公园开放展示,古城夜景华丽绽放,“显城墙露城河”圆满完成。 以民为本是推进历史风貌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在城市历史建筑保护实践中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与人本主义思想的发展,城市建设的目标由满足卫生安全、功能完备的基本要求,转变为追求景观美学、文化底蕴、个性特色等更高阶的价值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就要求人们回归城市的本源意义,在历史风貌保护中坚持以民为本。 在现实实践中,历史建筑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保护历史建筑对于原住民的意义并非如传承城市文化一样高大,更为实在的是,这项工程改善了原先简陋的居住条件。以瓶窑老街传统风貌样板区为例,在改造之前,苕溪每逢汛期,都会涨大水倒灌到居民家中,令许多居民苦不堪言。而在城乡风貌整治之后,不仅解决了洪水问题,还改善了居住环境,让游客能行走在游步道上,欣赏风景。不仅如此,过往生活生产污水直排,导致环境脏乱差。而在全省启动污水处理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工作后,上游重污染企业、小作坊陆续关停整治,十里渠的水质也慢慢有了改善。诸如此类的项目不胜枚举。在修复历史建筑的同时,杭州还全面升级了排水、消防、水电系统,优化了周边绿化环境,极大提升了房屋的安全性、实用性和宜居性,真正做到了“古建风貌仍存,生活品质焕新”。 ![]() 瓶窑老街改造前后 除此之外,杭州还合理平衡了居民产权、生活需求与历史街区建筑保护、商业业态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很多历史街区开发模式会有取舍,针对只重视传统风貌区的开发与维护,保护原有历史肌理,而忽视居民权益保护,将居民整体迁移的现象,杭州提出的“鼓励外迁,允许自保”理念,则为如何在守护居民权益的同时保留传统生活方式这一关键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小河直街在其改造升级过程中率先实践了这一理念,开创了一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互利共赢的保护新模式,不仅显著优化了基础设施,美化了环境景观,还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有效避免了更新改造过程中对传统生活方式的破坏。 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 呼应城市的发展需要 保护主体相同、发展理念吻合、建设目标同向是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有机更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前提。保护主体相同即无论是城市有机更新还是历史建筑保护都需要调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城市更新。杭州浙工新村城市危旧房有机更新项目形成了政府引导、居民出资、市场参与的多元主体更新模式。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也越来越注重公众参与,创新了街区保护的设计师驻场、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巡查管理、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民间组织参与等方式,规范了公示反馈、社会意见征求会、创意空间公约等参与机制,实现了决策共谋、发展共建、保护共管。在“城市有机更新”的探索实践中,杭州还不断总结提炼并完善城市有机更新的“八大理念”,其中“以民为本理念契合历史建筑保护的民生改善模式,“文化为要”和历史建筑复原的文脉保护理念一致。建设目标同向则表现为城市有机更新的目标之一就是为城市打造亮丽名片,留住城市的人文特色和历史记忆,这与历史建筑保护的目标方向相同。 ![]() 改造后的瓶窑电影院 强调历史建筑保护是“城市更新”的发展趋势。杭州“城市有机更新”源于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城市更新”,它在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典范。杭州特色的“城市更新”,既吸取了西方国家“城市更新”初级阶段“拆旧建新”的教训,又吸收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中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历史价值保护、注重城市可持续发展等精华,在继承基础上实现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更好地破译了城市的“遗传密码”,保护了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城市不忘“回家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