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贵州建科院: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全国标杆

贵州建科院:先行先试打造零碳园区全国标杆

 二维码 4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园区建设有望迎来井喷式发展。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建科院)紧紧围绕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发展趋势,先行先试,成功将办公园区打造成为全国首个超50年历史的“零碳园区”,在全国率先打造了零碳园区示范标杆。


图片

零碳园区智慧运维平台


破旧立新,“问诊开方”形成综合改造方案


贵州建科院零碳园区改造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建筑面积10380㎡,共有办公楼、实验楼等建筑12栋,大部分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碳排放量每年达285.96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提升使用效能刻不容缓。贵州建科院充分运用咨询、检测鉴定、工程勘察设计、绿色建材、特种施工、节能认证及评估等更新改造全产业链技术优势,“一栋一策”为园区老旧建筑“问诊开方”,形成全生命周期零碳园区综合改造方案,全面打造技术链协同、产业链协同和管理协同的建设模式,确保在既有资源和技术的基础上,以最小的投资实现最大的成效。


向新而行,“节”尽所能打造“碳”路先锋


贵州建科院充分整合技术和产品优势,提炼了低碳施工、低碳建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市政、低碳能源、低碳景观和低碳管理8个技术路径和60项低碳技术应用,推动节能与产能、降碳与吸碳双管齐下,全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图片

老旧厂房换新颜


节能降碳,推动园区改造低碳化。项目将单位面积用能较大的绿建所和使用年限最久的结构实验厂房作为重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运用结构加固、表皮建材提升、内部空间改造、近零能耗技术等方式,推动建筑本体节能率≥40%,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100%;其他建筑则通过外墙屋面保温、中空外窗提升、新风系统、厨房炊事全电化等方式,实现降碳7%的目标;项目采用的低碳混凝土、高延性山砂混凝土、M60Ⅲ型灌浆料等绿色建材,是贵州建科院的自主研发产品,在园区建筑降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项目还将产生的废弃混凝土试块进行固废改造利用,应用于园区装饰、景观等项目建设,推动碳排放量降低66%~88%。园区改造后碳总排放量为250.08tCO2/a,整体降碳率达到12.5%。


产能吸碳,推动园区全域绿色化。项目打造光伏系统3528㎡,包括建筑屋面、立面BIPV、光伏停车棚、太阳能路灯、光伏玻璃等,年发电量达57.9万kwh,替代减碳300.06tCO2/a,成为以光储直柔为技术路径的既有建筑零能耗改造示范园区;改造后园区拥有1600㎡复合湿地公园、6059.17㎡透水路面、1657.97㎡绿地面积,推动环境绿美化的同时,实现生态碳吸收2.92tCO2/a,园区最终碳排放-52.9t,成功实现“零碳”目标。


图片

园区改造设计图


数字赋能,推动园区运维智慧化。为实现“零碳、高效、健康”运维目标,贵州建科院组织研发团队为园区“量身定制”了零碳园区智慧运维平台,设计了六大功能板块。例如能源管理通过60余块智能表计和光伏系统,对园区水、电等能源分项分区监测,并通过预测分析和智能调控达到“用能平衡”,保障园区能源100%自主供给。园区管理通过对管网流量、易涝点及强排水泵等进行监测预警,保障园区管网、照明等公共设施高效运行。园区建筑通过设备互联对建筑内天窗、空调、智能传感器等设备状态进行监测管理,确保低碳运行。以数字平台为抓手,园区真正实现了环境健康与节能降碳双优化,对于巩固“零碳”成果、打造绿色高地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逐“绿”未来,示范“名品”打造特色“名片”


贵州建科院零碳园区项目推动老院焕发“新颜”,勇夺贵州首个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和零碳园区标识,是中建集团唯一被国资委纳入的“中央企业存量土地和既有建筑盘活利用试点”,成为彰显贵州建科院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实力的最强“名片”,树立了零碳建筑的标杆,为推动城乡建设领域向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贵州建科院将充分发挥零碳园区示范效应,加快创建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零碳园区整体性解决方案和技术体系,强化存量公共建筑深度减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积极参与全国零碳园区建设浪潮,在向“新”向“绿”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双碳”目标实现贡献更多科技力量。


来 源: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编 辑:王   越


展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