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弘扬劳模精神 向身边榜样学习

弘扬劳模精神 向身边榜样学习

 二维码 2

近日,中国建筑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表彰集团2025年13位全国劳动模范、1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和4位新时代青年先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团结激励广大职工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不懈奋斗。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奋斗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故事,向身边榜样学习!


全国劳动模范杨毅辉

跨越山海 技术报国


图片

杨毅辉,中建六局中建桥梁沙特阿拉伯交通隧道项目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他扎根基层24年,以创新攻克技术难关,以匠心丈量大地山河,先后主持重庆鼎山长江大桥等十余个重点项目的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创新赋能的顶梁柱


2010年,重庆鼎山长江大桥打雷嘴隧道项目建设遇到巨大挑战,上方公路隧道与下方轻轨隧道双层四洞紧邻复杂结构,最小开挖间距不足3米,轻轨隧道左右洞开挖距离不到1米。杨毅辉带领团队深入现场,采集大量数据,反复试验论证,创新技术方案。最终四条隧道如“穿针引线”般精准安全贯通,工期提前2个月,以创新成果助推我国复杂地形隧道施工技术迈入国际先进。


图片


创新不止步,杨毅辉在重大项目建设中持续突破技术瓶颈。在国内最大跨度路轨两用悬索桥——重庆郭家沱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杨毅辉带领团队创新研发系列技术,确保大桥优质高效建造,在大跨度路轨两用钢桁梁悬索桥技术领域获得12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在大型基建项目建造中,我们的施工有时要像外科大夫做手术一样,必须做到胆大心细、敢于创新!”杨毅辉说。


海外事业的“急先锋”


“他的创新从来不是纸上谈兵!”以色列特拉维夫绿线轻轨项目技术人员评价杨毅辉。在项目投标期间,为夯实技术方案,杨毅辉两赴特拉维夫,踏勘现场、优化方案,成功让管线迁改成本降低23%,并以“零沉降”方案,征服“严苛”的以色列专家,成功中标。


在沙特交通隧道项目,钢筋在沙漠近50℃高温下晒得烫手,高强度硅质砂岩让机械损耗率陡升。杨毅辉带领团队研发新工法,让喷射混凝土损耗率从80%降至20%,大幅提升掘进速度,让中国技术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注入强劲动能。


全国劳动模范林劲松

匠心与创新的三十载


图片

林劲松,中建七局中建中原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正高级工程师。从技术员到工程设计大师,他从业31年来,不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设计难关,还不断探索设计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在发展中建功立业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林劲松先后任技术员、建筑师、项目总工、设计所长、总建筑师,完成设计作品200余项,其中30多个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登封人民医院病房楼获国家级设计奖项“华筑奖”,滨河国际中心大厦获鲁班奖、河南省勘察设计一等奖,周口市体育场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省勘察设计一等奖。


在大考中迎难而上


图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林劲松带领团队主持设计河南省大型抗疫项目51个,编写的《“平疫结合”项目研究报告》得到推广,为全省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在郑州岐伯山医院建设中,他连夜奔赴一线开展现场测量及设计工作,60小时500多张图纸及时送达施工现场,蹲守现场指导服务一线施工,助力保障项目如期完工。


在实践中创新创效


作为工程总包咨询管理业务的带头人,近年来他参与项目30余个,先后提出工程设计管理融合理念、业主需求管理理念,建立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建造、商务“三线合一”管理模型,带领咨询团队与施工单位配合实现9个月精装修交付四川天府国际大学城项目,改善了行业常见的设计与施工脱节、造价超概算等情况。


在机遇中扬帆出海


作为海外业务开拓先锋,林劲松带领设计团队深耕14个国别,使中建中原建筑设计院的海外业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业务模式及区域均得到快速发展。例如肯尼亚公园路保障房项目以低成本、短工期、易建造等特点开创了非洲保障房设计建设新模式,获中肯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实践奖,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了中建智慧。


全国劳动模范朱庆涛

以精湛技艺守护生命安全


图片

朱庆涛,中建八局基础设施事业部负责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投身建筑行业30年来,全面参与房屋建筑、市政、公路、铁路、城轨、清洁能源、水利、生态环保等项目建设,持续探索技术管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等领域,获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中国建筑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其“建筑节能创新工作室” 获评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融入国家战略的践行者


朱庆涛参与多个交通、清洁能源、水利水电、生态环保等重大基建项目建设,包括高原铁路、济南地铁7号线、新疆米东光伏、中山水系治理等。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仅2024年一年中建八局承建的清洁能源项目的总并网装机容量就超过400万千瓦,交竣工线性工程里程超过1000公里,为交通强国建设、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深耕上海建设的笃行者


图片


朱庆涛在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中奋力攻坚克难,参与建设了青浦重固镇新型城镇化项目、青浦84万平方米保障房等重点民生项目,其中重固镇章堰村高分通过上海市第三批乡村振兴示范村验收,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创新实践经验;参与建设了沪苏通铁路项目、上海机场联络线、两港大道快速路等重大交通工程项目,为群众打通幸福之路。


赋能创新驱动的先锋者


2011年,“朱庆涛创新工作室”成立,以上海地区重大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打造了“绿色地产”品牌形象,组织制定《绿色建筑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数字化应用,获得多项国家级BIM大奖;2022年以来,朱庆涛致力于以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智能建造装备进阶,无人化梁场智造体系、装配式隧道仰拱工业化智造体系等7项核心智能装备研发,37项智能建造新技术获广泛推广应用。




:纪文彬

核校:徐   菁,崔   融

审核:汪时锋,王   城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集团工会,中建六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


展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