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地方实践 ▎广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城市更新·地方实践 ▎广东: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二维码
3
![]() ![]() 广州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广东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锚定“走在前列”目标,紧密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城市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绘就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新画卷。“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5万个,预计完成投资超过2.5万亿元,显著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系列成就坚定了广东以人民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展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 ![]()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街道北部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后 高位统筹引领城市蝶变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将城市更新作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核心实践,融入全省高质量发展战略布局。2021年,省政府成立城镇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城市体检、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完整社区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重点任务,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组建城中村改造专班。相关工作连续纳入十三届省委全会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展现了广东以城市更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眼光。2025年2月25日,全省城市更新动员部署暨城中村改造现场观摩会在广州召开,为新一轮城市更新提质增效指明方向。广州、深圳、东莞、河源、梅州、中山、湛江等7市建立市主要领导牵头的城市更新协调机制,深圳创新设立城市更新局,佛山推行联席会议制度,珠海、汕头、韶关等市组建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筹、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格局。这种高位统筹的机制设计,确保了城市更新工作的系统性与持续性,为广东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东莞市东坑丁彭黄片区 项目推进惠民成果丰硕 “十四五”时期,广东累计推进城市更新项目1.75万个,预计总投资超2.5万亿元,其中政府投资近5000亿元,社会资本超2万亿元,项目涵盖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创建、城中村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升级、生态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等八大领域,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全省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过1万个,惠及210万户居民,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老旧社区重焕生机,居民生活更加舒适便捷;广州、深圳等7市启动210个新模式城中村改造项目,签约专项借款超5000亿元,新建安置房超14万套,推动城中村从“脏乱差”向“高品质”蝶变;完成供水管网更新8543公里、燃气管道改造2237公里、地下综合管廊1010公里,整治378处易涝点,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新增绿化面积3390公顷、树木464万棵、口袋公园579个,实施历史文化保护项目460个,城市更加绿意盎然,文脉得以赓续。这些成果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注入活力。 ![]() 江门市园山湖公园五邑风情区 创新模式激发新动能 广东在城市更新中勇于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广东率先实现地级以上市城市体检全覆盖,制定“61+34”省级指标体系,探索“体检-更新”一体化机制。广州构建四级170项指标体系,深圳量身定制超大城市体检方案,东莞聚焦“百千万工程”形成126项指标体系,确保更新工作科学精准。创新“F+EPC+O”(融资+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模式,佛山顺德区大良街道北部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成为全省首个“EPC+O”项目。构建“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产权单位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筹资机制。广州花都区居民自筹800万元试点推进老旧小区危旧房自主更新。2021—2025年全省累计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超过100亿元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社会资本出资超20亿元改造老旧小区。坚持党建引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更新。广州依托五级党组织网络,组织居民全程参与改造,推广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提升无障碍环境和适老化水平;江门举办全国老旧小区公共节点设计大赛,吸引50家单位参与,市民投票选出人气方案。协同遗产保护,出台《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明确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绣花功夫”微改造,打造了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江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等品牌项目,让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这些创新模式为城市更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佛山市碧江金楼 擘画未来宏伟蓝图 广东以城市更新为引擎,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擘画更加美好的未来蓝图。展望“十五五”,广东将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既有建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8大重点任务,计划推进1.5万个项目,预计投资额增长超10%。出台城市更新实施方案,完善土地、财税、金融政策;坚持“先体检、后更新”,将体检成果转化为规划依据;编制“十五五”专项规划,统筹空间布局;设立城市更新专项资金,鼓励长周期低利率信贷;深化历史文化资源调查评估,推广“绣花功夫”微改造。到2030年,广东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城市更新项目;到2035年,城市宜居、韧性、智慧水平全面提升,为全国城市更新树立标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贡献广东力量。 ![]() 梅州市梅县松口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