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配式建筑相关提案及建议 二维码
525
郝际平:以系统理念和集成思维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大量的关联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目前,我国建筑业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建造方式较为落后。随着能源紧缺、劳动力短缺等问题逐渐凸显,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而装配式建筑最贴合建筑工业化与绿色化的内涵,因此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转型的最佳选择。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其建造速度快、能耗低且受气候条件制约小,不仅能提高建筑质量,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居住品质。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 “装配式建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设计、建造、装修等各环节之间严重脱节,导致装配式建筑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并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一大瓶颈。”在郝际平看来,缺乏系统思维的指导思想,没有集成理念,是做不好装配式建筑的。 一、运用系统理念“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很多人习惯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来形容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过程。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建筑业一直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机制,设计、生产、施工严重脱节,建造过程不连续,工程管理“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装配式建造方式无法系统化,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 “好比汽车制造,并不是说一辆汽车有最好的发动机,它就是一辆好车。一辆好车必须是各种技术的最佳集成。”郝际平表示,“百姓需要的不是一个房屋的框架、一个门、一扇窗,而是一个功能完备的房子。这就要求必须将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维护看作一个完整的体系,用系统理念来指导装配式建筑的全生命流程,各个环节衔接有序,才能造出好房子。” 郝际平强调,应将装配式建筑看作一个系统,用集成研究的方式,他借鉴钱学森系统论的研究方式,提出装配式建筑系统论、参考工程系统论研究方法,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个有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他认为“应以系统理念和集成思维,引领行业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产品推向市场。” “结合装配式建筑信息流、管理流和工作流,将装配式建筑系统分解为对象系统、技术系统、过程系统、管理系统、支持系统、组织系统6个子系统,把功能需求计划、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质量监督等理念引入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和建造中,将装配式建筑中海量的具体工作集成为一个技术合理、经济合算、工期可控的可协调运作系统,以期获得项目三项基本要素(进度、综合成本和工程质量)的综合最佳。” 郝际平说:“我们以系统理论,借助BIM技术,将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工厂加工、安装、运营维护、拆除等整个生命周期全产业信息运营,集成研究。目前已经推出若干体系,获得发明专利40多个,实用新型专利100多个。陕西、重庆、山东等地都有在此观念指导下建造的装配式建筑案例。” 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大有可为 2018年底,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召开,部署了2019年十大重点任务。其中,“以发展新型建造方式为重点,深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作为重点工作之一被提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一时间成为行业热议的话题。 “众所周知,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有效使用面积大等优点,与其他结构体系相比,建造钢结构建筑的钢材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郝际平认为,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本身便具有易于施工、工业化程度高,且可以做到全生命周期住宅等优势,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践行。” 他表示,尽管钢结构住宅结构部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完善,但在钢结构与外围护系统、管线设备系统、内装系统等的匹配方面目前仍有较多问题需要解决。“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的一种,在住宅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材料和体系(包括楼板、墙体、厨卫等)与钢结构相配套,保证用户在使用时不会出现问题。比如在钢结构住宅中应用的楼板需具有较大的平面刚度和隔声效果,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方便快捷;外墙板必须具备防潮、防湿、隔热、保温、防裂、防火等功能;内墙板应具有隔声效果,并能灵活地安装与拆卸;厨卫设施也应该标准化设计。” 三、雄安建设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018年9月,雄安新区管委会主办的第一个国际论坛——“2018雄安新区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化发展论坛”召开,郝际平作为嘉宾出席,作了题为《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在雄安的应用》的演讲,引发了广泛关注。 郝际平指出,雄安新区规划及建设可谓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也参与了雄安新区规划工作,在参与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都在扎实稳步推进,雄安新区在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等方面的规划值得各地借鉴,其建设也将对周边地区,甚至是全国起到示范作用,而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也将在雄安及周边地区获得广阔的市场发展机遇。 张来辉:升级门窗节能标准推广绿色建筑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全国人大代表张来辉认为,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可归纳为: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即节约能源及资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适性良好的生活空间;与自然环境亲和,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永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推动门窗节能具有重要意义。 张来辉说,我国门窗流失的能量,约占社会总能耗20%。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近40%,其中门窗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50%,降低门窗能耗对我国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起着重要作用。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有建筑已超过500亿平方米,其中90%以上为高能耗建筑,而使用的门窗能耗则为发达国家的2倍-3倍,如果把既有建筑门窗和新增建筑门窗全部换成节能门窗,每年可节约标煤约4.3亿吨,相当于我国全年煤炭产量的20%左右。 目前,欧美门窗节能要求高,且在不断提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门窗节能标准落后发达国家20年。近年来,虽然我国建筑节能指标在不断提高,但整体标准与欧洲等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 张来辉建议: 第一,提高门窗节能标准。对标欧洲等发达国家门窗节能标准,提高国内门窗节能K值要求。同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门窗遮阳隔热的重要意义,对于我国南方等区域,也要提高门窗节能标准要求,全国一盘棋,共同践行绿色发展战略要求。 第二,加强建筑节能门窗生产企业培育和指导。各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积极扶持本地区节能门窗生产企业,并通过建立《推广应用名录》等形式,引导建筑工程选用列入《目录》的节能门窗。各级门窗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自律自查作用,从行业战略角度制定节能门窗发展目标,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第三,加强建筑节能门窗进场验收管理。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规定,做好建筑节能门窗进场验收。禁止在工程建设中使用列入国家或者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技术、工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严禁在施工现场拼装组装门窗。进入工地待装的成套门窗产品,在复核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单的基础上,按照标准规定应对节能门窗的气密性、传热系数、玻璃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中空玻璃露点等进行复验,复验由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根据标准规定从施工现场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节能门窗进行检测,复验报告作为项目竣工验收的依据。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加强建筑门窗应用情况的监管,对于节能门窗进场验收及进场复验有问题的项目坚决不予验收。 第四,加大建筑门窗节能工程的抽检工作力度。由各省区市组织专门力量,在区域内新建民用建筑项目中开展抽检工作,并将建筑节能门窗作为重点抽检对象之一,对节能门窗进场验收、进场复验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对节能门窗部分重要性能进行检测,抽检结果向社会公示,并对违规使用门窗产品责任主体进行处罚。 第五,推动门窗设计标准化。借鉴国外门窗洞口标准化成功操作经验,从保障性住房、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开始统一门窗设计标准,加速推进节能门窗普及,同时可在节能门窗多次升级改造时发挥降低成本、节约能源资源的作用。 最后,加大绿色建材产品推广。节能减排,利国利民,为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在多个领域出台了节能鼓励和奖励政策,但节能门窗作为建筑节能最主要的产品并未列入国家产品目录,未能享受相应的扶持和补贴。建议国家应加大绿色建材、节能门窗等产业扶持推广力度,针对节能门窗行业所需的塑钢型材等绿色建材产品给予财政支持。同时对于机关单位、公共建筑要优先选择绿色建材产品,从源头把关,引导社会重视建筑节能、门窗节能。 倪海琼:加大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力度带动万亿元级产业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倪海琼呼吁,将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超低能耗建筑。 如何加快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对此,倪海琼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在公共机构建筑中率先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加大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推广力度,特别是在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冬奥会场馆的建设中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将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提升到国家战略。财政等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采用超低能耗建筑技术。 三是相关部门联合出台鼓励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门窗、保温、新风热回收等关键部品和设备产业发展的政策,培育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和产业基地,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可靠、有效供给的产业链,为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继续完善相关的标准体系,建立从建筑设计、施工、材料与产品供应、评估认证于一体的监管体系,促进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发展。 四是加大引导推广力度。虽然各地已相继出台的相关标准与鼓励政策,但实际进展依然有限。因此需要继续通过项目鼓励,政策宣传,加大引导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超低能耗建筑。 王传霖:让建筑业企业加速走上“品质建造”之路 “要想让我国建筑业企业加速走上‘品质建造’之路,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国家、行业层面的引导和培育,尤其是国内建筑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全国人大代表王传霖表示,以高铁为典型的“中国建造”+“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持续发力,正改变着中国对外的整体面貌。但目前作为“中国建造”主战场的建筑行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王传霖建议: 相关部门联动,研究制订“中国建造”的中长期系列行动计划,包括标准化、流程再造、人才培训等,使“中国制造”与“中国建造”有机结合,融入全球建筑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提供高附加值的优质产品,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全球竞争力。 多部门协同,在政府采购中建立“最优品质中标”制度,着力推进优质优价采购,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探索实践,为改革积累经验,引领建筑市场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变,让市场这支“无形的手”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国企改革为契机,以工程总承包模式为抓手,配套相关政策,对建筑行业优质设计、施工、金融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对工程规划设计、投融资、施工建造、运营管理的整体发包,改变工程建设产业链“条块分割”的竞争格局,加快培育一批具备总承包管理能力、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 在政府采购项目中,重点选择一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以交通基础设施和房建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智慧城市为重点,加大力度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化建造。同时,由政府引导、社会搭台,搭建“校企合作、工企对接、政企互动”的三方合作模式,加大劳务输出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如建立建筑产业工人人才库,发展以中高级技工为主的技工队伍,推动培训证书省际互认、行业互认等,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建筑技术人员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主流,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助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邹彬:加强技能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成长为产业工人 “95后”、“世界冠军”、“人大代表”……当这些关键词集于一人时,你可能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略带羞涩的小伙子是农民工出身。从一名初中肄业后以“砌墙”为生的建筑工人,到在技能大赛中一鸣惊人,再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邹彬不忘初心,一直积极为提升农民工群体的利益建言献策。今年,他也带来了关于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的建议。 他建议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 一是从顶层设计入手,完善培训培养机制。建议从国家层面设定参加就业创业岗前技能培训的底线要求,推广持证上岗和资格认证制度,提升其参与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的覆盖率和长效性。同时规范提供技能培训主体责任,尤其对于用工企业,要通过强制性规定要求其与农民工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的稳定性和享用政府提供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的权利。 二是激发社会各方参与动力。探索财政补贴与企业用工持证上岗率及职业技能挂钩的模式,对于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办学”。认定一批有资质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机构,强化评价和奖惩机制,评选并打造一批有标杆影响力的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在农民工群体中通过自身技能提升带来收入水平及工作环境优化的典型事例,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新生代农民工中“工匠队伍”的培养、选拔和表彰。 三是统筹整合培训资源。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发布农民工就业导向,与用工企业合作,加大“订单式”培养力度,形成“培养、就业、保障”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同时,做好推荐安置就业等跟踪管理和后续服务,探索建立培训、就业与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完善经费管理制度,统筹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投入,采取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用工企业及农民工个人共同承担的多元投入机制,明确专款专用。 四是优化培训运作模式。建议结合农民工自身需求和文化程度低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生代农民工容易理解、乐意接受的技能培训课程,加强实操性。另外,建议在取证考试中,不仅要加大对专业技能的测试,还要加入职业倾向性、社会和法律知识等的普及,全面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素质,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接受系统的培训可以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明白原来砌墙还可以这么做,如果只是自己摸索,恐怕永远也想不出来。”邹彬表示,希望很多和他一样优秀的农民工能够有接受技能培训的机会,成为高素质技能劳动者和稳定就业的产业工人。 郭建英: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建设 “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将成为未来绿色建筑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河北省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郭建英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建议,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建设。 郭建英在他的《关于支持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建设的建议》中提到,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节能建筑,在欧盟国家发展迅速、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2020年,欧盟27个国家将全部采用被动房标准建设,新建房屋如不能达到被动式建筑标准,将不予发放开工建设许可证。 郭建英表示,我国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激励政策不明显,被动房建设仍受建筑材料部品、设备性能及价格制约,缺少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消费者购买被动房的政策;标准规范不完善,缺乏被动房建筑所用材料、部品配件的检测标准;认证工作不适应,缺乏被动房评价体系和评价机构,无法科学验证其能否达到标准要求等方面。对此,郭建英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被动房推广建设发展规划,明确政府投资的建筑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学校、医院及相关配套建筑)被动房建设比例,以及房地产开发楼盘中被动房占开发建设总面积的比例。 二是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研究出台支持政策,鼓励被动房的技术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对被动房建设项目从用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让开发商有利可图。 三是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编制国家层面被动房节能设计标准、各类被动房施工验收标准,以及建设被动房所用的材料、部品配件等的检测标准。 四是协调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强认证工作,抓好被动房认证机构培育,避免垄断收费,严格按标准开展认证服务,确保被动房达到相关建设标准。
文章分类:
行业动态
|